绿色金融 | 电量偏差考核的规则与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024-12-21 21:45    点击次数:98

来源:兴业研究

电量偏差考核

电量偏差是指用于交易结算的关口计量电量,与计划交易电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电量偏差考核是中国电力中长期交易规则中的重点问题,电量偏差调整需要保证调整方式的经济性与偏差结算的公平性,合理的偏差考核机制有利于培育电力市场主体,推动建立中长期和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因此,各省结合属地电力供需、电力市场运行等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的偏差考核政策,确定了相应偏差考核阈值,以及偏差考核惩罚性成本支出规则,从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地方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中长期交易机制设计中的偏差考核以及现货市场交易电量逐渐提升,都要求电力供需双方持续增强电量准确预测与管控能力,以实现对电量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因此,如何提升对电量偏差考核的应对能力,也是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之一,不同的市场主体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对于调度机构而言,对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调度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的关键,其主要根据发电计划放开程度,采取基数电量滚动调整、偏差电量等比例调整及机组预挂牌月(日)平衡等方式调节供给侧出力以确保电力供需平衡。

对供需主体而言,事前电量偏差预处理,主要通过双边协商合同计划电量调整和合同电量转让两种方式修正合同计划电量,对可能产生的电量偏差进行预处理,为市场主体提供降低违约风险的有效手段;事中电量偏差再处理,主要根据事前修正合同电量,主要通过合同电量互保,为市场主体因设备临时损坏、设备出力不足、政策法规变动等引起的偏差提供了有效的违约风险规避手段;事后偏差优化处理,将电力用户(售电公司)偏差考核费用,全部用于支付下调机组的补偿费用,盈余或缺额部分由所有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发电企业按市场化交易完成电量比重返还或分摊。

展开剩余53%

我国电量偏差考核机制在提高供需精准度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依然面临考核范围制约市场主体积极性、市场主体缺乏灵活规范的应对策略等现实问题。

建议政府:持续优化偏差考核范围,可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用电量增速较快地区,适度放开或提高正向偏差免考核范围;推动电力调度与交易机构信息公开,结合市场运行情况为市场主体提供应对策略,并加强电源项目规划、储备和规模管理与保障性、市场性并网规模衔接,做好电力中长期稳定供给。

建议市场主体:发电企业做好项目规划与储备,并优化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交易电量分配,同时持续提高电力负荷预测与市场策略优化能力;售电公司结合用户所属行业特点优化电价策略,不断引导用户行为和培育优质用户,以增强电量需求稳定性与可预测性,并通过中长期合同电量兜底加现货市场电量调节,不断探索降低购售电量偏差;电力用户根据偏差承受能力制定购电策略,可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选择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或委托售电公司代理购电。

请登录兴业研究APP查看完整研报

获取更多权限,联系文末销售人员。

转 载 声 明

转载请联系market-service@cib.com.cn邮箱,我们尽快给予回复。本报告相关内容未经我司书面许可,不得进行引用或转载,否则我司保留追诉权利。

服 务 支 持 人 员

对集团外客户

李 璐 琳

13262986013

liliulin@cib.com.cn

对集团内用户

汤 灏

13501713255

tanghao@cib.com.cn

发布于:北京市